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557/14866 (58%)
造訪人次 : 1985218      線上人數 : 222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H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chur.chu.edu.tw/handle/987654321/33677


    題名: 蘇軾文學中的《金剛經》思想
    作者: 施淑婷
    Shy, Su-Ting
    貢獻者: 通識教育中心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關鍵詞: 蘇軾;東坡;金剛經;六如四句偈;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Su-Shi;Dong-Po;Diamond Sutra;Zen Buddhism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2014-06-27 02:28:10 (UTC+8)
    摘要: 「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是北宋士大夫的人格特色。宋代禪宗風靡于士大夫階層之中,構成一種社會思潮,士大夫接受佛禪、出家眾兼修儒學,成為普遍的現象。蘇軾與佛禪有殊勝的因緣,出生於佛教聖地,成長在佛教信仰濃厚的家庭,加上不斷的遷謫,使他得以四處參訪寺院,交游名僧,熟讀禪釋典籍。
    蘇軾濡染的禪釋典籍龐雜,舉凡《金剛經》、《六祖壇經》、《維摩詰經》、《楞嚴經》、《華嚴經》、《般若心經》、《楞伽經》、《圓覺經》……皆有涉獵。其中《金剛經》是蘇軾最熟悉的典籍之一,《金剛經》主要闡釋大乘空觀的般若智慧,蘇軾曾繕寫
    Su-Shi was a well-known metrist of Sung dynasty and was the deputation of Sung due to his great performance in creation and theory. He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Zen Buddhism. Many monks at that time kept good companionship with him. There were many re
    顯示於類別:[通識中心]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p_f411_0123.pdf35KbAdobe PDF47檢視/開啟


    在CH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