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ng-Hua University Repository:Item 987654321/3209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8557/14866 (58%)
造访人次 : 2358179      在线人数 : 116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HU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chur.chu.edu.tw/handle/987654321/32091


    题名: 以實驗計劃法與類神經網路建構混凝土的坍流度模型
    作者: 葉怡成
    Yeh, I-Cheng
    贡献者: 資訊管理學系
    Information Management
    关键词: 混凝土;坍流度;實驗設計;模式化;類神經網路
    concrete;slump;design;experiment;modeling;artificial;networks
    日期: 2005
    上传时间: 2014-06-27 01:44:14 (UTC+8)
    摘要: 在混凝土科技中,工作度的重要性是明顯的。在規範與標準中,用以估計工作度的經驗圖表是基於未添加強塑劑與礦物攙料(如飛灰與爐灰)等材料的混凝土。對添加這些材料的混凝土,這些關係之妥當性應該要加以研究。由於這些關係的高度複雜性,傳統的迴歸分析可能不足以建構精確的模型。類神經網路是建構非線性模型的有效工具。因此,本研究以實驗計劃法與類神經網路建構一個坍流度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坍流度是混凝土所有成份用量的函數,包括水泥、飛灰、爐灰、水、強塑劑、粗骨材,與細骨材。本研究導出下列結論:(1) 利用雛形模式找出可疑的實
    The significance of workability in concrete technology is obvious. The current empirical diagrams and tables presented in codes and standards for estimating workability are based on tests of concrete without 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s (fly ash,
    显示于类别:[資訊管理學系]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p_m321_0028.pdf36KbAdobe PDF57检视/开启


    在CH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